坚持以上率下 发挥“头雁效应”
省交投集团党委紧紧牵住管党治党“牛鼻子”,树立“抓行业、抓业务,必须抓纪检”的“两手合一”意识,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,将从严治党和从严治企相结合,建立专题研究讨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态机制,做到两手抓、两不误、两促进。党委高度重视发挥“关键少数”的示范带头作用,通过抓学习、抓培训、定纪律,着力打造“信念过硬、政治过硬、责任过硬、能力过硬、作风过硬”的好班子,主动当好“领头雁”,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逐一细化分解到各单位、各部门、各岗位,形成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。
同时,集团党委紧紧咬住“责任”二字,抓住“问责”这个要害,坚持年初安排、年中检查、年末考核,打造明责、督责、问责的落实链条。充分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根据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、“四风”满意度测评情况,对综合考核结果排名靠后的单位“一把手”进行约谈提醒,对连续两次处于排名末位的纪委书记(纪检组长)进行组织调整,对落实“两个责任”不力、“四风”问题多发、选人用人失察等问题一律问责,从严查处,使“问责”成为党员干部的“头顶利剑”。
紧盯源头治理 构建长效机制
省交投集团纪委以巡视整改为契机,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制度的“废、改、立”,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督办落实,切实破除“潜规则”,将“规矩真正立起来”。2016年以来,推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100余项,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工作机制,初步建立“不想腐”的防控制度体系。不断加强纪律建设,突出党纪党规意识,结合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,连续五年开展“510·我要廉”系列教育活动,通过万人接力签名、家庭助廉、“以案说纪”案例巡回展等活动,打造具有交投特色的纪律教育品牌,增强“不想腐”的自觉。
为充分发挥企业监督职能,进一步破除旧思想、“潜规则”,省交投集团结合企业特点,构建大监督体系。针对部分业务单一、监督对象较少的经营性子公司,实行派驻联合纪检组。针对开工项目建设多、监督力量分散的实际,组建派驻项目群纪检组,实行统一名称,统一管理,对项目工作开展日常监督和集中巡查,集中力量,攥紧拳头,增强监督效力。
同时,集团纪委加强组织协调,整合纪检监察、监事会、审计、财务、人力资源、法律事务部等监督资源,成立集团公司监督委员会,构建“六位一体”大监督格局,通过信息共享,实现从“事后监督”向“全过程监督”转变。探索开展子公司专项巡察,打造集团内部“常驻不走的巡察组”,发挥“显微镜”“探照灯”作用,抓住巡视整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。
“我们按照从‘优秀副职中重用、内行监督内行’的总体思路,选拔一批优秀业务干部到纪委书记(纪检组长)岗位。打通纪检干部与经营管理人员的双向交流通道,先后有8名纪委书记被提拔担任单位子公司或集团内部‘一把手’职位。”据张嗣义介绍,通过配齐配优配强纪检干部队伍,采取内行监督内行的方式,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监督作用,堵住腐败源头。
“来真的、抓实的” 构建全覆盖廉洁风险防控体系
责任传导靠压力,压力落实要到人到岗。
省交投集团将岗位廉洁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抓手,以全员岗位廉洁风险管控为核心,以子公司副职和中层干部为防控重点,将廉洁风险警示卡上桌、工作流程图上墙、防控制度成册等“三上”工作纳入各子公司绩效管理,从重点岗位、关键岗位、关键人的风险防控入手,实现集团公司廉洁风险防控全覆盖。
“每天我都要看一下桌上放着的廉洁风险提醒卡,时刻提醒自己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。”省交投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龙传华说道。
同时,紧盯投资决策、招标、项目建设、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省交投集团研究找准廉洁风险点,建立完善针对性的防控管理制度。实行“大标段”“项目群”管理,打破了“一路一指挥部”的旧模式和“围标串标”潜规则;推行项目主材“集中采购、统一配送”,有效降低了采购环节的腐败风险。
据悉,在加大问责力度的同时,集团还结合公司实际,探索制定出台《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》,为担当的干部担当,为负责的干部负责,大力营造改革创新、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。
“我们只有从顶层设计上研究问题,加强调研,解决问题,才能真正做到‘工程建设延伸到哪里,经营发展拓展到哪里,党风廉政建设就跟进到哪里。’”张嗣义这样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