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条高速6个区域、618公里管理路段、1043座桥梁、146座隧道、1234处高边坡......
路段长、桥隧多、边坡分布广,路桥隧坡的安全管控既是重点,也是难点,如何让“难点”变“亮点”?鄂西北运营公司摸着石头过河,在“解题”中“破题”,通过推行路桥隧坡“四长”新机制,走出了平安鄂西北建设的新路子。
推动“区域管理”向“网格管理”衍生。“5.1广东梅大事故”发生后,鄂西北运营公司引以为戒,举一反三,在逐步成熟的“区域桥隧长制”框架基础上,充分考量路段特点、辐射半径、区域特性、技术力量等因素,从“区域桥隧长”中衍生出路长、桥长、隧长、坡长“四长制”,通过路桥隧坡专人专管,严格实行层级负责制,让四长担负起更多属地职能,全面构建起“层级分明、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有力”的安全管理机制,打造了“权责统一、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”的网格化责任链条,路桥隧坡“依法管养、以制管护”的格局逐步形成;公司制定出台“四长”负责制实施方案,按照管理里程和管辖路段划分为6个区域,每个区域设总区域长和区域路、桥、隧、坡长,总区域长由总支书记担任,区域路、桥、隧、坡长由各综合巡检办巡检人员担任;同时公司不断推进路桥隧坡养护标准化管理,修订完善相关养护管理制度,规范养护管理职责和流程,让区域优势进一步释放,全面织牢安全群防群控网。
推动“事中应急”向“事前预警”转换。如何推动安全治理模式由“事中应急”向“事前预警”转化?今年以来,公司以“四长制”为依托,用好监测预警科技牌来解题破题,结合运营集团北斗监测申报项目,经过全面细致筛选,上报云岭隧道、大华山隧道2处隧道、K1108+350-K1108+510路堑边坡、K1432+300-K1432+380、K1430+250-K1430+600路堑等6处边坡为北斗监测推荐点,北斗边坡监测系统可以依托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、BIM及GIS建立边坡三维实景地质模型,包含变形(地表、深层位移)、应力(岩土应力、支护结构应力等)、地下水位(水位、水压力)、环境(雨量计、土壤温湿度)、宏观前兆等监测内容,确保全方位覆盖边坡及隧道周边环境,增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与预警能力,达到实现边坡隧道风险可视化,风险分级管理。同时,借助郧十段汉江公路桥、十淅段丹江口特大桥两座桥梁建立的健康监测系统,打造“桥梁之眼”,通过传感器远程监测和预警,实现集数据管理、结构健康监测、安全评估和信息报警。后期智能巡查车投入使用后,可以基本构建“空-天-地-体”一体化的多种监测体系,实现大范围、多层次、立体化的数据采集,为“四长”事前预警提供智慧数据支撑。
推动“委托巡查”向“自主巡查”蜕变。随着《湖北交投在役高速公路养护巡查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下发,7月1日,养护巡查工作正式由委托模式变为自主模式,随着巡查主体和职能的转变,鄂西北运营公司多措并举,压实巡查责任。一是在充分借鉴规范、办法的基础上,修订完善养护巡查实施细则,为路桥隧坡巡查工作定标准、明要求;二是强化规范巡查管理,利用月度考核、季度考核的契机,对路桥隧坡巡查工作和人员进行指导督导,确保巡查日志和巡查系统填报的规范性;三是建立责任清单、隐患清单和销号清单,建立一路一档、一桥一档、一隧一档和一坡一档,推进路桥隧坡的隐患整改;四是路桥隧坡长牵头,主动开展日常巡查、夜间巡查和专项排查。“四长制”实施以来,各区域调查共发现病害4446条,其中,路基边坡256条,路面3280条,桥涵248条,隧道358条,沿线设施304条。下一步,各区域将按照“轻重缓急”的原则,将原始数据按项目、病害损坏程度进行分类整理,针对性制定处治计划,组织养护单位及时修复销号。
循道而行,方能致远。“四长制”的推行,既是平安鄂西北创建的“试金石”,也是保障公众安全出行的“长久计”,鄂西北运营公司综合巡检人员将始终用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心,“事事心中有底”的行动力,以自身“辛苦指数”换取“安全指数”和“幸福指数”,为平安鄂西北高质量发展交上一份放心答卷。